龙兴之福地,吸睛之热土
  太原古县城作为太原故城,始建于春秋中晚期,历经秦、汉、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,从建成到焚毁历经一千余年,在全国都城遗址中独具特色。周、秦、汉、隋唐、北宋乃至元、明、清、等王朝的京畿重地,均处山西左右,山西首都郡晋阳则始终居于中央的肘腋地位。历史上,先后又15位帝王在这里文治武功。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。
龙凤呈祥,雄藩巨镇
  太原古县城是坐落在太原古县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,太原古县城沿用了太原古县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。整体格局如同头北尾南振翅高翔的凤凰,故俗称凤凰城,它西依龙山,东视汾河,展示着古晋阳龙凤呈祥之灵气,是一座依山傍水,街巷肌理完善的城池。
2500 多年
太原古县城文脉
79
文物建筑
凤凰涅槃浴火重生

  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(1375),是由当时的知县潘原英复建在已有近1700多年文化积淀的晋阳古城遗址之上(距今约645年前)。作为古晋阳的缩影,太原古县城与晋阳城一脉相承,眼前古老的建筑、浓郁的民俗、众多的传说故事,无不彰显古城昔日的辉煌。太原古县城布局精心独特,承袭了古晋阳城“城池凤翔余”的形制,整个城池如同头北尾南,振翅高翔的凤凰,故俗称“凤凰城”。

  这座古城历史悠久,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改变中国政治格局,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。春秋之末,赵国以此为基地,在诸侯争雄中独占一席,三家分晋,我国历史由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。汉文帝刘恒,青少年时期在此任代王长达十六年之久,把治理代国的成熟经验推向全国,出现了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—“文景之治”。北方的匈奴、突厥、契丹等许多少数民族,长期与当地的汉族人进行融合交流,促进了各民族大联合大团结。李渊、李世民由此兴兵,缔造了“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大唐王朝。“贞观之治”、“开元盛世”皆由此发端。五代时期的后唐、后晋、后汉以此为根据地入主中原,被史家叹为“得晋阳者得天下……”。从明初到现在,从始建到逐步完善,再到如今的重现,这座古城可谓是历经沧桑。

  眼前所看到的这座古城,占地0.8平方公里,东西长约1120米,南北宽约740米,是一座西北高,东南低的长方形城池。整座城池以明清建筑为主,城外有护城河绕城而过,并在城墙四周设四座城门,东曰观澜、西曰望翠、南曰进贤,北曰奉宣。单从字面意思大家也能想到它们所的代表的意思。(另在东角楼向东突出一段城墙,当地人称纱帽翅,据说是明代重臣王琼的乌纱帽一角),以十字小吃街为中心,延伸有多条街巷。目前的古县城以东西街和南北街构成主要景观轴,由标志性建筑市楼及南北、东西街交叉广场构成古城区核心景观。城内现有文物建筑79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,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,区级保护单位22处,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49处。其中主要景点有隆恩寺、城隍庙、玉皇庙、关帝庙、文庙、县衙、察院、奎星楼;同时开放金牛湖等公园绿地形成观赏景点。

有凤来仪天下来同
  从整体区位上来看,太原古县城东北与晋阳湖遥遥相望,西南方向则距晋祠仅数里之远。在西边依靠蜿蜒高耸的吕梁山余脉,山体一线凿建的众多石窟造像和寺庙禅院则是晋阳城的宗教祭祀区。天龙山、太山、蒙山、晋祠等景区与太原古县城一道形成了一个绝佳的旅游黄金区。太原古县城占据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,它毗邻太原机场,南中环、环城高速、滨河西路、新旧晋祠路纵横东西南北交通网十分发达便利。与晋中大院文化圈、平遥古城、大同、五台山、晋南文化圈的高速距离都在3小时之内。建设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可谓实至名归。
  一座历经了千年的城池,在新的形势下欲火重生,这是一只不死的凤凰,也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力忧患而不衰,屡风霜而不凋的精神写照。太原古县城的复兴是中国梦的时代体现,它的复兴将成为太原古县城大遗址公园上的航标,重塑太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未来发展空间。凤凰将再一次展翅翱翔,凤鸣龙山的那一天终将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