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八年(1375),是由当时的知县潘原英复建在距今已有近2500年文化积淀的晋阳古城遗址之上。作为古晋阳的缩影,太原古县城与晋阳城一脉相承,眼前古老的建筑、浓郁的民俗、众多的传说故事,无不彰显古城昔日的辉煌。太原古县城布局精心独特,承袭了古晋阳城“城池凤翔余”的形制,整个城池如同头北尾南,振翅高翔的凤凰,故俗称“凤凰城”。
这座古城历史悠久,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改变中国政治格局,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。春秋之末,赵国以此为基地,在诸侯争雄中独占一席,三家分晋,我国历史由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期。汉文帝刘恒,青少年时期在此任代王长达十六年之久,把治理代国的成熟经验推向全国,出现了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—“文景之治”。北方的匈奴、突厥、契丹等许多少数民族,长期与当地的汉族人进行融合交流,促进了各民族大联合大团结。李渊、李世民由此兴兵,缔造了“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大唐王朝。“贞观之治”、“开元盛世”皆由此发端。五代时期的后唐、后晋、后汉以此为根据地入主中原,被史家叹为“得晋阳者得天下……”。从明初到现在,从始建到逐步完善,再到如今的重现,这座古城可谓是历经沧桑。
眼前所看到的这座古城,占地0.8平方公里,东西长约1120米,南北宽约740米,是一座西北高,东南低的长方形城池。整座城池以明清建筑为主,城外有护城河绕城而过,并在城墙四周设四座城门,东曰观澜、西曰望翠、南曰进贤,北曰奉宣。单从字面意思大家也能想到它们所的代表的意思。(另在东角楼向东突出一段城墙,当地人称纱帽翅,据说是明代重臣王琼的乌纱帽一角),以十字小吃街为中心,延伸有多条街巷。目前的古县城以东西街和南北街构成主要景观轴,由标志性建筑市楼及南北、东西街交叉广场构成古城区核心景观。城内现有文物建筑79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,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,区级保护单位22处,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49处。其中主要景点有隆恩寺、城隍庙、玉皇庙、关帝庙、文庙、县衙、察院、奎星楼;同时开放金牛湖等公园绿地形成观赏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