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晋阳城,位于今晋中盆地北端,西临汾河,土地肥沃,交通便利,战略地位非常重要。公元前497年,赵鞅将这里确立为赵氏新的宗邑后,前后派谋臣董安于、尹铎前往治理。
董安于经营晋阳的最大贡献就是在这里储备了充足的武器兵械。据《战国策》载:“董子之治晋阳也,公室之垣,皆以荻蒿苫楚墙之,其高至丈余。公宫之室,皆以炼铜为柱质。”
据《晋阳古城勘察记》载,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市南的古城营村,发现了春秋晚期董安于所筑的晋阳古城遗址。当时所存的晋阳城南城墙残长626米,宽30米;西城墙残长2700米,其中有900米高出地面约7米。从连接现存于地上和地下的城垣遗迹来看,此城的南北长度估计可达4500米左右。经过二千五百年的风风雨雨,仍能保存如此“完整”,可见当年的晋阳城绝对是大邑。
之后,赵鞅又派尹铎代替董安于经营晋阳。尹铎临行前请示赵鞅:是要将晋阳当做提供赋税的城,还是当做保护的屏障?赵鞅回答:“要建成保护的屏障。”尹铎随即裁减各户的税额。赵鞅对儿子们说:“晋国如果有了祸难,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,不要嫌晋阳路远,一定要到那里避难。”
赵鞅营建晋阳城,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。在六卿斗争里,晋阳城真的起到了保障赵氏一族的巨大作用。
晋阳无论是作为秦汉边郡太原郡治,还是十六国重镇、北朝霸府所在,还是隋唐“北都”,还是五代沙陀系武人“龙兴之城”,晋阳城逢治世则坐镇北边、经略塞外,逢乱世则控厄高地、经略北方,既有晋赵北进桥头堡的遗风,又有简襄之烈两度出色坚城表现的余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