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源有句老话,大米芯芯藕瓜瓜,元宵蛋蛋女娃娃,这是晋祠四宝,其中元宵蛋蛋指的就是晋祠桂花元宵。自古以来元宵就是北方地域的特色,人们制作好馅料,然后用馅料在糯米粉中滚动,逐渐形成一颗颗圆滚滚白亮亮的元宵,既有象征圆月的美意,又有一家团圆的象征。晋祠桂花元宵,起源于汉代时期,经历两千余年的风霜得以流传下来,独特的地域属性加上恪守传统工艺,让晋祠桂花元宵蕴含着浓重的文化气息,而传承于其技艺的其他流派的元宵,也自始至终尊崇着晋祠桂花元宵,将中华元宵鼻祖和北方元宵代表的美誉加于晋祠桂花元宵身上,目前已经选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晋祠桂花元宵在馅料方面,选用晋祠当地出产的核桃仁、桂花、玫瑰花和莲子、芝麻等,通过秘制配比调制而成,其馅料具有非常迷人的香气,光闻气味就会让人有一种迷醉的感觉。当然了,在滚元宵过程中采用的晋祠泉水也是值得一提的,晋祠泉水清甜的特质让制成的元宵风味更佳。
晋祠桂花元宵有十几道工序,糯米要变成糯米粉,先严格晾晒,然后用石磨碾压成粉,再进行细晒,这样的糯米粉才会劲道黏糯。馅料,炒作馅料也是重中之重,毕竟馅料是元宵的灵魂,馅料的火候把控直接关系到元宵的成败。先将核桃、芝麻、花生翻炒去皮,然后配上玫瑰花酱和桂花酱、白糖等进行炒制,待颜色变为褐色后,立马出锅定型,然后切块备用。有了馅料,有了糯米粉,接下来就是滚元宵了,晋祠桂花元宵需要“六蘸六滚”,中间的蘸水就是晋祠的泉水,独特的地域原材料再配合考究的工艺,让晋祠桂花元宵拥有了独特的风味口感。
如今,晋祠桂花元宵已被收录进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,而且在2019年正月十五还代表北方元宵登上了央视的元宵晚会,晋祠桂花元宵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,有幸品尝过的都会不禁伸出一个大拇指称赞。而对山西太原人来说,晋祠桂花元宵不仅是元宵节的必备味道,同时也是一种难舍的记忆,更是那一抹不变的情怀!